新疆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精细组织、精心育才、精准指导、精诚协作、精确到人,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精细组织,压实就业工作责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校院两级“一把手”工程,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要点,制定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案,定期组织召开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形成学校负责同志主抓、部门分工负责、院系上下联动、师生全员参与的“四级四线”网格化就业创业工作格局。二是优化就业服务。成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安排工作骨干与学校32个学院结对,将就业指导融入大学生发展全过程和专业学习各方面。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组建“新辰”辅导员工作团队,常态化开展就业业务交流、就业咨询等,为学生提供细致、高效的就业服务。三是加强跟踪问效。将就业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推动各级各部门任务“项目化、责任化、节点化”,建立院系、班级就业情况“周研判”“月总结”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分析研判、督促指导,破堵点、解难点,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精心育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注重练好内功。强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的质量要求,推进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分制度、考试评价等方面改革,塑造学生就业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核心竞争力。成立商学院、工程师学院,加强与高精尖企业合作,建立基于需求设计项目、实现跨院系整合资源的“项目制”管理运行机制,探索硕博士有组织联合培养新范式,积累新疆卓越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经验。二是注重工作联动。建立健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的专业调整机制,加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创业数量及类型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和反馈运用,近两年新增本科招生专业5个,动态调整9个专业招生名额。聚焦新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加强学科布局、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新成立智慧农业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师学院等4个学院。三是注重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产学研基地建设,瞄准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等加快布局建设优势特色明显、运行机制灵活、服务能力突出的产学研基地,推进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目前学校已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设产学研基地61个,近三年签署技术服务合同1188项,获批专利932项。
精准指导,提升就业能力素养。一是加强就业观念引导。传承新疆大学“抗大第二”红色基因和胡杨精神,常态化开展“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学生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引导更多毕业生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大舞台”,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发挥好“一站式”学生社区、主题党团日、班会等载体作用,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深入推进“三支一扶”“西部计划”“援疆专项行动”等基层就业项目,拓宽毕业生服务基层渠道。近年来毕业生留疆就业比例超过75%。二是加强就业技能辅导。加强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低、高年级分别开设职业生涯启蒙和求职技能提升课程,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坚持以赛促就,组织开展简历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大赛等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一年来开展就业技能、政策解读、创业辅导等各类讲座80余场次,覆盖9600余名毕业生。三是加强就业工作指导。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打造内外互补、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已组建由100余名教师组成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专家库。不断提升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近3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和校级就业指导技能培训420余人次。
精诚协作,拓宽学生就业空间。一是畅通校园招聘主渠道。抢抓校园招聘关键期,开辟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绿色通道,常态化组织春秋季大型线下校园招聘会。与新疆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地州市人社局、新疆人才网等政企人力资源专业机构合作,组织校园大型双选会、重点单位专场宣讲会、毕业生推介会等,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岗位。二是推进访企拓岗增容量。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发挥学校负责同志示范带头作用,以新疆各地州市人民政府、优质企业为重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人才供需对接,推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一年来,走访疆内外企业400家次,与全疆14个地州市建立人才培养、就业创业合作关系,就业岗位大幅拓展。三是推动就业服务信息化。搭建学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服务网,推动学校就业平台与全国、省级就业信息互联共享,开展就业意愿登记、简历制作、岗位查询、远程面试、网上签约等求职全周期服务,全年发布招聘信息3万余条。开展“云上”直播带岗助就业活动,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就业岗位信息,在“面对面”对接沟通中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奔赴”。
精确到人,抓好困难群体帮扶。一是摸清底数精确到人。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台账,加强“前置性”排查,通过大数据采集系统分析,准确掌握低保、残疾等毕业生群体具体情况,按照“一生一档、一生一策”原则实施“一对一”精准结对帮扶。二是指导服务主动上门。加强分类帮扶,针对不同类型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宏志助航计划”等专项帮扶,开通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积极引导就业困难和就业意愿不强的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三是支持政策暖心护航。制定就业培训、就业咨询、访企拓岗、补贴申报、就业活动等各类就业支持政策35项,落实落细就业求职创业补贴申报和发放工作,全力保障就业困难群体100%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