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06
2024-01
张静:新型现代化国家的特征——政治社会学视角
一个现代化国家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从今天看来,传统的现代化理论尽管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显得不够深入。 新型现代化一词中包含历史演进性的因素。政治社会学尝试从国家内部的秩序、社会分化与整合、权力的分布、规则体系的角度探究人与人之间关系乃至国家纽带、文明的演化进程,重新探讨新型现代化国家的特征。本文为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学理阐释”的学术研讨会系列笔谈的第三篇,该文具体如何,尚待诸君评说。
06
2024-01
张志华:关于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分析和体会
OpenAI开发的ChatGPT产品一经发布便震动了整个人工智能界,同时由于其将可能给普通大众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以大语言模型为基座的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现实的趋势越来越大。我们对现状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寻找差距和问题,积极应对这种趋势带来的挑战。我们同时需要对大语言模型之后人工智能的下一轮潜在技术突破口做预判和探索,早做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
06
2024-01
乔宾:可控核聚变能源:人类离终极能源还有多远?
宇宙中,太阳以及其他恒星内部源源不断的能量,是通过“核聚变”方式产生的。核聚变是两个轻原子核聚合,生成新的更重原子核的过程,其反应释放的能量巨大,且不排放二氧化碳,与核裂变相比,它既不产生核废料,辐射也极少,因此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日前,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国家点火装置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激光可控核聚变点火:实验输入2.05兆焦耳激光能量,产生了3.15兆焦耳聚变能量输出(大约是电动汽车行驶10公里所需的能量),实现“净能量增益”。这是人类能源史上的重大突破,从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上验证了未来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开启了人类进入清洁能源时代的大门。
30
2024-01
谢冕:诗美的愉悦与诗思的启迪
冰洁是活跃在诗界的实力诗人。他正是以可贵的赤子之心、多样的诗歌形式,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强烈、持续、多角度的关切及参与。从他的诗作中,读者可以深深感受到那种艺术特色的激荡,以及流淌在文字中的诗意之美。
06
2024-01
杭侃:交融与互鉴,云冈文化的多元与融合
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事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大意义。
06
2024-01
庞亮:卢梭:“我要变成植物”
一七六五年八月一日,正在莫提耶避难的卢梭给弗朗索瓦-亨利·迪维尔诺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到:“我的脑中只有些草堆,某天清晨,我要变成植物。”这个想法十分古怪离奇,似乎与卢梭历来对人的看重并不一致。或许,这是因为他已痴迷和沉醉在植物学研究之中。卢梭在《忏悔录》中告诉我们,当爱上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他便会忘掉其他一切,没有什么能够分散他的心。
06
2024-01
王铭铭:“人类新史”何以可能?
让·雅克·卢梭在其杰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称,最初的人生活在“自然状态”下,无不平等现象存在,人们对不平等没什么感受。随着文明的到来,不平等出现了。文明先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开发和思想的进步,接着表现为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前者使不平等成为可能,后者使之稳定和合法。
06
2024-01
李安山:世界秩序变革中的“全球南方”——基于历史发展的视角
2015年,《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获美国史学界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奖。哈佛大学教授斯文·贝克特通过棉花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产业描述了贯穿五大洲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并以“重回全球南方”作为总结性一章的标题。